
威信融媒记者 杨珠艳 王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节,威信县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春天系列”宣传报道,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全媒体的形式,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本系列报道将聚焦春天里的美景美食、春耕备耕、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以及社会热点等,带您领略春天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感受生命的律动,传递春天的正能量,激励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勇敢追梦、积极前行。 春意正浓,菌香满园。在威信县麟凤镇五谷村锅圈村民小组的食用菌大棚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 她用行动把“致富经”写在田间地头,用汗水在家乡的沃土上孕育着美好未来,她就是当地食用菌“产业带头人”——龚文秀。 2014年,作为土生土长威信人的龚文秀结束了10年的外出务工生活,返乡创业,在家乡种下了“菌菇梦”。那些年,她自学食用菌种植理论知识,辗转贵州、湖北、浙江、福建……自驾“取经”,学习食用菌种植、加工技术。田间地头潮湿的菌包、生产车间蒸腾的热气、颠簸途中闪烁的星光,成为她11年时光里最熟悉的场景。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探索,现在我们已掌握了一套食用菌高产种植模式,食用菌产量稳定,收益也十分可观。”威信县鑫秀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文秀介绍道。 食用菌的种植、生长需要海拔适中、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充分调研后,麟凤镇五谷村成为了龚文秀心中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的优选地。但在最初建设基地时,并非一帆风顺。基地规划、大棚建设、设备引入……都不同程度受到通信、交通、流转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龚文秀遇到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2018年,威信县鑫秀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成为了龚文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新起点。2019年,合作社正式投入生产,2020年便有了收益。 “创业这些年我们遇到过无数次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勇敢面对、一一解决。”回忆起当初的创业经历,龚文秀感慨道。 随着企业一步步稳扎稳打,龚文秀不断研发菌种、生产菌棒、扩大生产规模,2022年,基地生产的鲜香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023年,鲜竹荪获得有机转换认证。2024年,红托竹荪液体菌种的培育成为合作社食用菌种植由传统技术向专业化技术迈进的有效实践,食用菌年产量可达580余吨,年产值突破1500余万元。 目前,合作社规模已扩大到5200余亩,菌棚49个,主要种植羊肚菌、竹荪、赤松茸、黑木耳、黑皮鸡枞、猴头菇等珍稀菌种,通过精准对接消费市场,改进包装设计,打造“扎西菇爹”和“乌蒙名都”品牌,建立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平台和售后服务平台,产品远销北京、广州、上海、安徽等地,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合格企业的华丽蜕变。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公司不断壮大,这就让我们更加有了信心。今后,我们想让公司走向智能化、数字化,争取把公司做大做强。”面对未来,龚文秀信心满满。 作为我县最早的食用菌“拓荒者”之一,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让周边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龚文秀回乡创业的初衷。合作社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和延伸食用菌产业链,为周边70多户农户12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不仅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让他们能够照顾家庭,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厂开在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上班了七八年,我又可以照看孙子,又可以领工资,我们太幸福了。”威信县麟凤镇五谷村锅圈村民小组村民余汝容说。 不仅如此,龚文秀在壮大自家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食用菌,利用合作社在资金、市场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与麟凤镇金凤村、水田镇龙洞村、长安镇天坪村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合作,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服务,推动食用菌产业向优势产业、富民产业转变。 “我们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希望公司发展更好起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同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威信人,我们也很想为家乡多做一点贡献。”龚文秀的丈夫宗德玖介绍说。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威信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扎西菇爹”品牌的食用菌已获得市场认可,不仅成为当地“十优农特产品牌”,还曾先后亮相“悠游天府,品味云南”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专场展销推介会、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 产业发展有盼头,乡村振兴有奔头。近年来,威信县出台系列惠农、富农、助农政策,越来越多像龚文秀这样有勇气、有头脑、有担当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产业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正如龚文秀所说,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家乡的沃土一定能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注扎西微时空,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友友们,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于一体的扎西微时空小程序现已上线,现面向县内征集商家,免费进行展示。联系电话:15398689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