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复制链接]
查看146 | 回复0 | 2025-4-16 19: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威信融媒记者 鲁丽 白芯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节,威信县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春天系列”宣传报道,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全媒体的形式,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本系列报道将聚焦春天里的美景美食、春耕备耕、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以及社会热点等,带您领略春天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感受生命的律动,传递春天的正能量,激励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勇敢追梦、积极前行。

图片

威信:“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图片

一阵春雨后,迎来勃勃生机,威信县万亩竹林里,罗汉笋(筇竹笋)破土而出,从山林到市场,一根根鲜嫩的罗汉笋“串”起了一条富民产业链,当地村民也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

图片

4月15日,麟凤镇龙塘村大雪山原始森林内人影绰绰,龙塘坝村民小组村民李梅和同乡们戴上手套、背着特制背袋,熟练地穿梭于深海竹林,在枯叶交融中寻找冒头的新笋。

“我们是老林边上的人,以打笋为生。”采摘罗汉笋,对于拥有20余年采笋经验的李梅来说,早已驾轻就熟,拨开枯叶,顺着笋的边缘轻轻刨土,对准笋根用力一掰,一根根嫩黄的罗汉笋便落入袋中。“一到这三月间笋子生长出来,全家都出发,只有最小的人在家,早上五点吃了早点就进林子,下午四五点出林子,好的时候能取百十斤,不好的时候也能取四十斤。”她笑着说道。

图片

像李梅这样的采笋人,在龙塘村有上百户。每年罗汉笋上市的季节,就有成群结队的人进入竹山采笋,几个小时后,便能满载而归,将漫山遍野的“珍宝”兑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打竹笋打了十多天,下雨天收入要少点,一百多左右,天气好的话,收入稍微好点,差不多就是三百左右。”麟凤镇龙塘村锅厂坝村民小组村民赵心棋谈及自己的收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

丰收的喜悦,回荡在林间的欢声笑语,瞬间让宁静的大山也变得热闹起来。大雪山原始森林竹笋资源丰富,每年40天左右的罗汉笋采摘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麟凤镇龙塘村党总支书记陈其勇告诉记者:“罗汉笋的采摘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底,大概40天左右,今年的产量预计300余吨左右,产值预计270余万元,光是我们龙塘村每天进山打笋的笋农就有200多人,采笋期间,笋农的收入低的有三四千的,高的有一万多的。”

图片

罗汉笋是威信县的时令美味,生长在海拔1600米的大雪山原始森林,其颜色为翠绿、乳白、淡黄色相间,肉壁厚,咀嚼味清香甘甜,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被称为“素食之王”。

新鲜采摘的罗汉笋质地柔嫩,需要尽快做保鲜处理,出山后,采笋人席地而坐,拿出竹笋,小刀一划,顺着笋干一转,水嫩的鲜笋便脱壳而出。竹林外围,收购商们将刚采下的竹笋打包、称重、付钱、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图片
图片

“今年我们是4月11号‘开称’的,平均每天收4—5吨左右,今年收购价是4.5元每斤,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了20多吨,付给老百姓的钱是20万左右。”罗汉笋收购商胡涛介绍道。

罗汉笋味道鲜美、口感爽脆,是不少老饕的心头之好。山中采摘,山外剥壳,山泉水煮熟浸泡,锁住鲜味。在菜市场,你可以找到一年只有一季的新鲜食材,脆嫩的罗汉笋被整齐地码放在摊位上,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购买。

图片

“人些都喜欢吃这个新鲜笋子,买的人还是多,一天销售几十斤没问题。”威信县西区农贸市场摊主晋方先一边忙碌地为顾客称重、打包,一边满意地说道。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万亩罗汉竹林,野生的罗汉笋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图片

威信县拥有54.2万亩竹产业,为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近年来,威信县依托生态优势,全链条布局,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加大品牌打造力度、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竹笋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小竹笋”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扫码加入扎西微时空生活服务群

最新便民信息早知道

关注扎西微时空,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友友们,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于一体的扎西微时空小程序现已上线,现面向县内征集商家,免费进行展示。联系电话:15398689326

吃!住!行!游!购 !娱!
点击进入扎西微时空小程序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抖音官方号:扎西微时空(wsk009)
投稿邮箱:zxwsk01@126.com
查看更多信息请上扎西微时空APP
各大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扎西微时空即可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